喜马拉雅IPO前夜变局:估值滚烫业绩冰冷,多家机构黯然出局,变现成关键词
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雷晨 实习生黎雨辰 北京报道
近日,喜马现成有消息称,拉雅冷多喜马拉雅已经暂停在香港的夜变上市计划,主要原因为融资1亿美元的局估绩冰家机局变IPO计划缺乏投资者支持,以及部分私人股东要求退出。值滚
对此,烫业喜马拉雅相关人士曾对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回应称,构黯关键公司IPO事项仍在有序进行。然出另据港交所公开信息显示,喜马现成喜马拉雅的拉雅冷多上市申请状态依然为“处理中”。
从公司IPO募资用途来看,夜变主要用于继续扩大和提升所提供的局估绩冰家机局变内容并赋能内容创作者,并提升下一代技术、值滚AI和大数据能力以进一步提高营运效率等,烫业来继续扩大自身的构黯关键竞争优势。
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注意到,作为国内市场头部在线音频平台,背靠一众知名股东,喜马拉雅近年来的业绩表现却难言乐观。2019-2021年,公司累计亏损高达20亿元,多位机构和个人股东亦黯然离场,年内更是频频曝出裁员消息。
当前,喜马拉雅用户基本盘仍在,并不惜重金投入营销,却仍未走出一条成熟的用户变现道路。一方面迫切需要融资支持,另一方面却难以向资本讲好盈利故事,喜马拉雅将走向何处?
有接近公司投资者人士告诉记者,作为喜马拉雅的投资人,该公司投资了包括喜马拉雅在内的多家公司,不会因其中一个项目的IPO进程暂缓而受到影响。
估值与业绩倒挂
2021年以来,喜马拉雅的上市之路可谓一波三折。
去年4月,喜马拉雅赴美IPO失败,随后于当年9月转战港交所。
招股书失效后,今年3月29日,公司再度递交招股说明书,由高盛、摩根士丹利和联席保荐。
实际上,喜马拉雅的背后不乏“豪华股东”。招股书显示,腾讯借由全资投资公司意像架构持有喜马拉雅5.33%的股份,小米和阅文集团分别持股3.4%与3.05%,好未来、索尼音乐、百度也以1%-2%的持股比例位列股东名单之中。
从过往融资经历来看,喜马拉雅自成立以来估值一路水涨船高。
据招股书显示,自2012年8月成立后,公司经历两次重组,最先获得的是境外融资,公司天使轮、A轮和B轮投后估值分别为345万、3411万和1.9亿美元。
2015年,喜马拉雅完成首次重组,并在此后将融资需求转向境内,先后完成了B轮C轮各两轮的融资。截至2016年底,公司估值达到120亿元。
此后数年,喜马拉雅迎来知名股东集中入局时期,其中不乏国内外大型企业及龙头私募。计划向纳斯达克提交上市后,公司更是于境外E轮融资一举筹得9亿美元。
2021年,喜马拉雅估值已达到43.45亿美元,约合人民币接近300亿元,和5年前相比估值增长一倍。
如今IPO受阻,也让其估值含金量开始受到质疑。有分析人士认为,现有估值与投资者判断存在分歧,导致股东不愿高价入局,可能是喜马拉雅融资难的直接原因。
新融资等不到,旧股东也正在慢慢失去耐心。招股书显示,喜马拉雅在2019年3月和21个主体签订了减资协议。2019年5月,喜马拉雅公司出现多项工商变更,包括小米副总裁洪峰在内的12名董事退出。
记者注意到,喜马拉雅顽强冲击上市背后,盈利难题始终待解。财务数据显示,2019-2021年,喜马拉雅营收保持增长,分别为26. 8亿元,40. 5亿元和58. 6亿元。
虽然营收呈逐年增长的趋势,但实际上,近三年公司营收增速逐年放缓,从82.2%逐次下降至51.1%和43.7%,净亏损也连年居高不下,2019-2021年分别达到了7.48亿元、5.39亿元和7.59亿元,合计高达20亿元。
有业内人士指出,喜马拉雅根本问题在于其变现途径的缺失。
变现成关键词
有业内人士指出,喜马拉雅根本问题在于其变现途径的缺失。目前,喜马拉雅对订阅付费的依赖度显著高于行业平均值。
中商产业研究院数据显示,订阅是中国在线音频市场目前最主要的变现方式,其中包括会员订阅及付费点播收听服务,占行业总体收入的42%。2021年,这一业务在喜马拉雅的营收占比达到51.1%,业务贡献超29.9亿元。
近三年来,付费订阅业务占营收比重增大的同时,喜马拉雅的付费用户及付费率亦在逐年递增。
2021年,喜马拉雅移动端主应用程序平均月活跃用户则从2020年的2.15亿提升到2.68亿,在中国在线音频应用程序中排名第一。
然而,平台在订阅业务上的投入并未为其带来与之相配的收入实现,反而限制了其“多点开花”的可能。
2021年,喜马拉雅付费会员数量为1440万,同比增长52%,付费用户收入却在原地踏步。
去年喜马拉雅会员订阅业务月平均付费率为12.9%,付费用户收入为11.2元,略高于2020年,但与2019年相比均不增反降。
灼识咨询资料显示,2021年在线音频行业移动端月平均付费率13.9%,平均付费用户收入为22.5元,喜马拉雅的数据显然低于均值。
对于这一矛盾,喜马拉雅在招股书中解释称,其付费会员的增长主要是由于“平台加大推广活动及联合会员计划力度,向其提供其他优惠以吸引更多付费会员”。例如,2020年,喜马拉雅曾与网易云音乐、哔哩哔哩等其他12大热门APP等“联合大会员”,消费者只需要218元的价格,就能拿下包括喜马拉雅会员年卡在内的众多会员权益。
然而,喜马拉雅的“赔本卖吆喝”很难成为培养用户粘性和付费习惯的有效手段,2021年优惠期过去后,平台也遭到了用户退潮的反噬。
在未来战略方面,喜马拉雅称,公司计划实现盈利的主要途径将为“持续扩大用户群及提升用户活跃度”、“提升多元化变现能力”及“增加经营优势”。其中的“多元化变现”则包括车联网、智能家居等新场景。
不过,截至2021年,喜马拉雅的“其他创新产品及服务”对营收仍然贡献极低,甚至占比逐年下降,2019-2021年分别为7%、6.9%和6.42%。
维系现金流
除了估值与业绩倒挂的问题,维系生存必需的现金流也成为喜马拉雅的当务之急。
记者注意到,2019-2021年喜马拉雅年末现金及现金等价物分别为1.98亿,11.5亿元,5.45亿;融资所得现金流入为8.3亿元,15.2亿元4.6亿,资金获取几乎全靠融资维持,而且2021年的融资金额较2020年大幅缩水。
2021年,公司经营性现金流净额为-3.31亿元,而2020年经营性现金流净额为0.88亿元。
对于这一数字的大幅变动,公司表示,主要由于2021年投入了大量销售及推广工作以提高品牌知名度并扩大用户群。
公司表示,计划通过两种手段改善经营现金流出净额状况,一是通过规模经济、成本优化和运营开支推动经营杠杆提升,二是利用其行业领先地位与广告客户及供应商商议更具吸引力的合约条款,并对信贷条款及批准流程加强审阅。
有分析人士认为,如果平台在资本周转上遇到困难,也势必会在资本市场继续吃闭门羹,形成融资与经营的恶性循环。
那么,喜马拉雅把钱都花哪儿去了?
据了解,喜马拉雅的成本主要来源于与内容创作者及第三方IP合作方分成、内容成本、支付手续费、其他创新产品采购成本、带宽成本以及薪金及福利成本。
其中,包含IP合作、广告投放等业务在内的销售与营销开支占据了喜马拉雅支出的绝大部分。2019-2021年,喜马拉雅销售支出分别为12.19亿元、17.07亿元、26.3亿元,占营收的比例分别为45.17%、41.88%、44.9%。
但另一方面,连年的高幅营销投入之下,喜马拉雅的营收增速却无法维持相同的增长,甚至从2019年的82.2%一路减速至51.1%和43.7%。
靠营销搏业绩,显然是不可持续的。而深陷版权漩涡亦为喜马拉雅招致一笔不小的开销。
公开信息显示,截至目前,喜马拉雅有关侵害作品信息网络传播权纠纷已达1350起。而由于版权侵权指控相关的法律诉讼,招股书数据显示,2019-2021年喜马拉雅损失近4700万元。
此外,招股书还显示,喜马拉雅员工薪酬与福利成本连年增长,2021年达到1.92亿元。值得一提的,4月以来,喜马拉雅还陆续有裁员的消息传出。
消息称,公司人数已从年初4500人降至4000人左右,部分业务部门裁员比例高达15%-20%。
6月28日,又有消息称,喜马拉雅将迎来史上最大规模裁员,裁员比例为50%。对此,喜马拉雅相关人士6月29日告诉记者,“这完全不实”。
(作者:雷晨 编辑:朱益民)
- ·26个重大医药健康产业项目落地昌平
- ·互联网裁员丧事喜办
- ·关键时刻,中欧领导人会晤会否成为关系转折点?
- ·克拉克拉抽奖类礼物暗含消费陷阱涉嫌隐性“赌博” 声音直播行业规范亟待加强
- ·金智教育转战创业板IPO:扣非净利润连续下降,曾曝出违规收集个人信息
- ·X宇宙正式开启!vivo X Fold/X Note全渠道预约:超大屏
- ·美国银行:即便传出减产消息,iPhone市场需求依然强劲
- ·5年增28倍! 电子烟巨头有多赚钱:20亿深圳盖楼,一年净赚54亿,手持现金114亿!
- ·威马降薪,高管还能拿多少?我们根据招股书算了算
- ·半导体持续高景气!国内两大晶圆厂财报“斗”业绩 齐唱扩产主旋律
- ·老干妈回应吃出蟑螂:可能是后续进去的,按生产过程不可能出现这么大的
- ·市值蒸发近千亿 华熙生物为玻尿酸操碎了心
- ·科凡家居一纸招股书,意外牵出美的集团与海航资本的隐秘金融交集
- ·上汽大众上海工厂周四起将部分停产
- ·郁亮:行业将回归常态,过高、过低的利润都不可持续
- ·微软Build 2022开发者大会将于5月24日至26日举行
- ·金融控股公司关联交易管理办法征言 央行:重点防范金控公司利益输送风险
- ·消息人士称白宫新闻秘书普萨基将辞职 或加入微软全国广播公司
- ·国信证券:首予康方生物-B买入评级 合理股价21.5-24港元
- ·财经早报:业界预计4月份为降准重要窗口期,全国楼市分化中回暖(2只新股)
- ·中国积极支援巴基斯坦抗击洪灾
- ·百度等多家中企被美“预摘牌”?中国证监会发声:取决于中美监管合作进展与结果!涉事公司紧急回应
- ·疫情防控不到位,西城区15家企业被通报
- ·东南亚独角兽GoTo将于4月11日上市:拟融资11亿美元 市值约280亿美元
- ·尾盘:美股涨跌不一 道指小幅上扬
- ·全球领先的豪华游艇公司法拉帝在港上市 潍柴集团为主要股东 引入五大基石投资者
- ·美债收益率曲线出现40年来最深倒挂 对标普500指数意味着什么?
- ·德国、西班牙通胀大爆发 机构预测3月数据恐创下三十年来新高
- ·4月1日起,上海暂时停止松江有轨电车运营
- ·美方将百度、爱奇艺等列入“可能退市”清单,中国证监会就中美审计监管合作发声
- ·财富管理收入大增25%!华泰证券半年报出炉,国际业务逆势增长17%,这些数据有看点
- ·市场消息:拜登考虑大量释放石油来对抗通货膨胀
- ·“3·21”东航飞行事故调查进展:将在事发30天内完成初步调查报告
- ·裁员狠、求职难,打工人选择与“金三银四”和解
- ·我国将推动稳经济一揽子政策和接续措施全面落地见效
- ·三大航去年合计亏损近410亿元,航油成本同比增逾3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