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球时报社评:中澳关系的缓和,不可能建在“雷区”上
来源:环球时报
美国和澳大利亚一些媒体12日炒作澳总理阿尔巴内塞“拒绝北京四点要求”的雷区消息,编织了一个北京向堪培拉施压、环球和而阿尔巴内塞顶住压力不妥协退让的时报社评故事。这表面上好像是中澳对阿尔巴内塞的肯定,实则是关系为澳大利亚现政府寻求缓和对华关系制造障碍。换句话说,建上这是雷区要把堪培拉架上去,用软刀子逼着它不得对中国“服软”。环球和
事情的时报社评原委并不复杂。中国国务委员兼外长王毅7月8日在印尼巴厘岛参加G20外长会期间,中澳与澳大利亚外长黄英贤举行了会晤,关系这是建上中澳外长近三年来的首次会晤,被称为是雷区中澳关系“解冻”迈出的重要一步。中澳双方都认为这是环球和建设性的。但显然,时报社评美国和澳大利亚一些反华势力不愿意看到中澳关系走向破冰。
王毅在会晤中表示,希望澳方抓住当前契机,付诸实际行动,重塑对华正确认知,为改善中澳关系减少负资产,积累正能量。一要坚持视中国为伙伴而不是对手;二要坚持求同存异的相处之道;三要坚持不针对也不受制于第三方;四要坚持构建积极务实社会民意基础。就是这充满诚意、合情合理的四点建议,被美澳一些舆论别有用心地概括成“北京的四点要求”,并迫使阿尔巴内塞做出表态。
实际上,这是美西方舆论构建出的一个陷阱,在舆论上捏造了一种符合西方叙事的“中国胁迫”想象。而阿尔巴内塞强调“只对澳大利亚的国家利益做出回应”,并称“在必要时我们将捍卫澳大利亚利益”的强硬表态,在很大程度上是对澳大利亚国内不健康对华氛围的屈从和迎合,他的前任莫里森政府正是这股反华逆流的推动者和强化者。
需要重申的是,这四点建议并非是北京对澳方提出的什么“要求”,基于平等和相互尊重的原则处理两国关系,这非但不过分,而且应当是任何国家之间处理好关系的底线。而美西方舆论对“坚持不针对也不受制于第三方”这一点发起攻击,更是莫名其妙。难道这不应该是正常的国际交往准则吗?反之,倘若澳大利亚受制于美国,那中国直接和美国打交道就可以了,还需要和堪培拉发展什么关系呢?
现在美西方舆论很热衷于用“价值观”来绑架堪培拉,澳当局也喜欢讲“澳大利亚利益”或者“澳大利亚价值观”。我们倒是希望,澳大利亚能真正把自己的国家利益放在首位,同时也要指出,澳大利亚有什么价值观是它自己的事情,中国既没有兴趣也没有意向去干涉和改变。说实话,澳大利亚老强调这个,让中国人觉得很奇怪。
中澳关系恶化是堪培拉先开的“第一枪”,澳大利亚是全球第一个禁止华为等中国供应商提供5G设备的国家,也是在涉疆、涉港、涉台等一系列问题上挑衅中国的急先锋。这些伤害中澳关系的行为,哪一个符合澳大利亚的利益呢?堪培拉经常把取消对澳所谓“贸易制裁”挂在嘴边,却对中国的正当利益和合理关切避而不谈。澳本届政府上台后释放了缓和两国关系的意图,但两国关系的“地雷”引信尚未拆除,两国的正常往来不能建立在“雷区”上。
现在,美国对堪培拉的一举一动都高度关注,澳内部也有力量充当“监军”角色,这种内外政策方面压缩罐头一般的沉闷空间是澳大利亚前政府一手造成的。澳大利亚一些舆论认为,鉴于内外对华高压氛围,澳现政府将采取“退一步、进两步”的迂回战术修整中澳关系,以防任何急速的政策转向遭遇“猝死”。但无论如何,延续莫里森政府的“麦克风外交”,只能适得其反;把中澳关系作为美澳关系的附属品,更是没有前途。
有澳媒分析中国对澳政策时引用中国的一句成语“杀鸡儆猴”,认为中国在逼澳大利亚屈服,以威慑周边小国。这个自以为是的观点在澳大利亚挺有市场的。这既是对自我的高看,其实更是一种矮化贬低。澳大利亚不是“鸡”,别国也不是“猴”。中国历来坚持大小国家一律平等,也始终坚持与世界各国互利共赢,中方的四点建议,体现的正是这种理念,也希望堪培拉珍惜这份善意,与中方相向而行。
相关文章:
- 《上海市住房租赁条例》出台:禁止“群租”,设专章规范保障房租赁
- 我国已建设40个国家中医临床研究基地 中医药已传播至196个国家和地区
- “新时代工业和信息化发展”系列新闻发布会第十场今日举行 介绍十年来我国制造业区域协调发展情况
- 越秀服务:秀了个秀儿,这部通关攻略被他们狠狠拿捏了
- 吉林:“皇封村”“爷仨小烧”等5批次酒类样品不合格
- 外资改变中国房地产投资方式, 这些另类资产更受青睐
- 舍得酒业拟以9398万元购买房产,公司:满足长期办公需求
- 苹果iPhone 14 Pro Max DXOMARK屏幕评分公布:149分
- 8月基金首尾业绩差超30%:英大国企改革涨15.88%,东方汽车产业趋势跌16%,金鹰周期优选、恒越优势精选跌15%
- 比亚迪王传福:中国电动车时代不会被金属钴、金属镍卡脖子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