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报社论:骚扰陆企是产业“绿色恐怖”
参考消息网4月5日报道 台湾《中国时报》4月4日发表社论,绿色恐怖痛批蔡英文当局骚扰陆企是台报产业“绿色恐怖”。全文摘编如下:
据《天下杂志》专题报道,社论骚扰台当局检调机构正大规模搜索、陆企约谈在台陆企,产业台当局官员承认是绿色恐怖要用“震撼性行动”为所谓“经济间谍法”造势。蔡英文当局这种滥权行为明显是台报一种产业“绿色恐怖”,既于“法”无据、社论骚扰打击产业,陆企更违背岛内民众工作、产业就业自由的绿色恐怖基本人权。
光是台报3月,至少10家陆企约百人遭到搜索与约谈,社论骚扰有些是陆企以所谓“拂晓突击”方式大动作进入办公室进行搜索,并扣押计算机硬盘与工程师。产业
所谓“经济间谍罪”是指台当局行政机构即将提出的“安全法修正草案”新增的犯罪行为与罚则,可判处5到12年的有期徒刑、罚金最高1亿新台币(约合2200万元人民币——本网注);而且只要“有犯意”,即使未遂犯也罚。
“依法”而论,“法案”尚未经台湾地区立法机构三读通过,台检调机构此时对陆企展开搜索约谈,完全没有正当性与必要性;何况所谓“经济间谍”,应该有“窃取特定企业的营业机密”等情形,换句话说,要先有事主检举,经过调查了解并确定有可信度,台检调机构才应展开搜索约谈。但实际上,台检调机构却“想当然”认为陆企就会“窃取机密”,陆企在台公司都是“嫌犯”,是可以搜索调查的对象。实际上,这就是预设立场、甚至有歧视之嫌的骚扰与调查。
在台“依法”成立公司的陆企,其营运行为应受保障,台当局也不能禁止台湾民众到相关公司任职。包括IC设计等科技产业在内,任何企业的营业对象、个人的职业生涯,都有选择的自由,要为本土企业、美国企业或大陆企业服务,台当局岂能干涉?非常恶劣的是,台当局既知不能亦不敢明订“法令”禁止岛内民众在陆企任职,干脆就以这种搜索约谈的骚扰、干扰方式,让员工心生畏惧,或认为不必招惹麻烦而不愿到陆企工作。
台检调机构查陆企的一些理由也极度可笑,例如指陆企来台短短几年,就在数家著名企业挖角上百名工程师等,仿佛这是一大罪名。但实际上不论陆企、美企,甚至本土企业,只要新设立公司,当然就要招聘员工,而且当然就是从其他公司挖角,难道有企业诞生的同时也生出新员工吗?
台检调机构以对陆企密集的搜索约谈,为所谓“经济间谍法”造势;但换个角度看,这也正证明了“经济间谍法”不能亦不应“立法”。在没有这个“法令”时,台检调机构已能如此“自由心证”到处搜索、骚扰企业与民众,一旦有了“新法”壮胆,“绿色恐怖”岂不严重千百倍?事实上,所谓的“经济间谍罪”非常难定罪,如果以严格的方式界定“经济间谍”,就会对台湾民众工作的自由与权利造成伤害。
从整体政策与政治走向观察,蔡英文当局如此“费心、用心”为所谓“经济间谍法”造势,很明显就是要尽量切割陆企,这也是蔡英文当局上台以来持续所谓“反中倾美”政策的延续与扩张。
- ·Rivian员工投诉伊利诺伊州工厂违反安全规定致多人受伤
- ·这起发生在“西方民主国家”的丑闻让世界媒体瞠目!
- ·信息量极大!关于长城兴瑞稳健这些问题一定要了解
- ·分众传媒净利降52%市值缩水300亿 93亿货币资金应对下半年业绩萎缩压力
- ·杭州打造高能级产业集群 力争到2025年产业平台产值达到3万亿元
- ·广发期货股指期货日评:美联储加息节奏或存放缓趋势,国内稳增长政策仍为驱动经济的主线
- ·特斯拉法务负责人离职?特斯拉官方:假新闻,没离开公司
- ·国家卫健委:昨日新增本土确诊病例614例,新增本土无症状感染者2810例
- ·“T+7”延迟赎回属罕见 富荣中短债继续大跌12%
- ·诺安基金上半年净利润蹊跷降42%:1个多亿去哪儿了?
- ·马斯克:特斯拉人形机器人将比汽车更便宜,兼具工业和家庭用途
- ·印度首都卖酒禁令扯上政治,英媒:背后折射出政党斗争激烈
- ·A股存量上市公司数量正式突破5000家
- ·我吃的是油条,你“附送”那么多铝干啥
- ·中欧班列货值累计近3000亿美元,运价仅为航空1/5
- ·无锡、苏州优化“认房认贷”政策 二套房首付最低3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