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惠妍接班,碧桂园的变与不变
3月1日,杨惠妍接碧桂园发布公告称,班碧不变公司主席及执行董事杨国强因年龄原因提出辞任,桂园由其女儿、杨惠妍接联席主席杨惠妍接任,班碧不变即日起生效。桂园同时公告中还提到,杨惠妍接杨国强辞任后仍将以特别顾问的班碧不变形式继续参与公司经营。
无论是桂园在外界还是碧桂园内部,这场代际传承都已经称得上是杨惠妍接共识,杨国强从不讳言自己的班碧不变接班计划。2007年碧桂园上市之际,桂园杨国强在招股书上写道:股权转让给女儿杨惠妍,杨惠妍接是班碧不变意欲训练其为家族持有的碧桂园权益的继承人。同年,桂园杨国强在香港招股推介会上表示:“其实我到一百岁也是要给她们,自己人信得过!”
过去十五年,杨惠妍一直在陪伴父亲管理这艘巨轮。2018年,当被问及如何评价刚刚成为公司联席主席的杨惠妍时,杨国强欣然表示:
“Very Good!”
但即便如此,许多人认为,此次杨惠妍站到台前仍然显得太过突然。
就在五年前,当被媒体问及何时选择退休时,杨国强还拿90岁才退休的李嘉诚做比较,这么算的话,今年68岁的杨老板还远远没到退休的年龄。
在2月的碧桂园的2023年度工作会议上,杨国强说:“两个月前我们还在黑暗的隧道里穿行,两个月后的今天,我们看到了隧道口的一些曙光”。
过去五年,行业进入深度调整期,未来到底怎么走,即便是民营龙头的碧桂园也是压力重重。
本文试图回答以下三个问题:
1、“宇宙第一房企”碧桂园是怎样炼成的?
2、这次代际传承对于碧桂园的影响有多大?
3、碧桂园未来面临什么挑战?
成立于1992年碧桂园已经走入而立之年,过去十余年,这家发迹于广东省顺德市(县级市)北滘镇的地产商以放卫星的速度迅速发展。
2008年,刚走出广东地区两年的碧桂园销售额为175亿元人民币,但仅仅10年不到,碧桂园的销售额就膨胀到2017年的5508亿元人民币,位列行业第一。此后碧桂园连续五年蝉联了销售额行业第一,即便是行业进入深度调整后的2020年到2022年。
在房地产行业,围绕这家房企的模式和竞争力有很多的讨论,最具说服力的还是内部人的看法。原碧桂园CFO吴建斌曾写过一本书,名字叫做《我在碧桂园的1000天》,书中对于碧桂园的核心优势作了总结。
最重要的就是高周转能力,这也算是业内人尽皆知的秘诀了。简单来说,就是通过快速回笼资金,加快投资进度,从而最大程度上的利用资金。
关于快周转制度,碧桂园内部有许多法则,比如“567”法和“4568”法。以“4568”法为例,就是4个月卖楼,5个月回款,6个月现金流为正,8个月再投资。
根据测算,如果严格按照这种方法去运作,那么一笔资金可以利用3-4次,一亿元的投资在两年可以做到超百亿的规模。
即便高周转在业内是公开的秘密,但是其他房企却很难复制碧桂园的模式,原因在于碧桂园还有与之配套的一套激励措施、工程体系和战略重点。
2012年和2014年,碧桂园分别推出了成就共享计划和同心共享计划。两者的核心是把员工的利益和公司的利益绑在一起,只不过前者是以奖金的形式兑现,后者则是让员工跟投项目,当项目的小老板。
没有什么豪言壮语比真实的奖励更让人心动。吴建斌在个人微信公众号里记录道,全公司上下沸腾,很多人亢奋得像打了鸡血一样。激励措施推出后,碧桂园出现了一些年薪千万项目总、年薪近亿区域总。
如果说激励措施为碧桂园的高周转提供了“人”,那么碧桂园的全产业链则为高周转提供了“物”。碧桂园的产业链覆盖了从设计、施工到后期的物业等整个地产开发链条,光是设计团队都有几千人。
这种垂直整合的能力让碧桂园的得以能够把标准化发挥到极致。据《中国企业家》报道,虽然集团总设计师黄宇奘称,碧桂园有一千多种标准户型,但公司管理层的经验是,实际形成的产品只有三四款,户型和装修标准也只有几种。
这种标准化模式可能在一二线城市缺乏竞争力,但在缺乏大型开发商的三四线城市,这种少量户型+相对高品质园林+相对高品质物业足以让碧桂园“一招鲜,吃遍天”。而三四线城市的低地价也让碧桂园的高周转和高溢价成为可能。
靠着高周转,碧桂园像卖白菜一样卖房子。
作为一代创业者,杨国强是碧桂园成功的绝对核心。不无论是碧桂园的战略定位还是发展方向,都出自杨国强的想法。根据《我在碧桂园的1000天》一书,甚至于“成就共享”这个激励措施也是由杨国强所创。
深谙人性的杨老板在继承人的选择上也有所不同。一般而言,家族企业的代际传承有两种,一种是家族内传承。比如大家熟知的爱马仕就是选择由家族成员直接管理企业,目前第六代家族成员担任CEO,第七代家族成员也在企业里工作。
另外一种则是走现代企业制度化道路,在企业继承上采取组织式继承,引入了许多来自家族外的职业经理人。碧桂园的同乡美的就是此类模式的美谈。
但目前来看,杨老板的选择更像是前面两种的结合。碧桂园在高层的选用上并不忌讳外人,相反坚持走职业经理人的路子。
碧桂园有一个“未来领袖”计划,以40万+的年薪在全国招聘了超过1122名博士生,选拔率26:1。根据此前媒体报道,碧桂园的博士选拔标准是,情商和智商同高,较少愿意投入科研工作,而希望快速实现人生价值。
2010年以来,杨国强先后签下了莫斌、吴建斌、朱荣斌、林昭宪等一干职业经理人,其中朱荣斌在担任碧桂园联席总裁期间甚至拿到了2100万元的年薪。
2014年碧桂园组建的“三斌战队”——莫斌、朱荣斌以及吴建斌,是带领碧桂园高速发展的领航员。
而在积极启用职业经理人之外,杨国强更重视对于二女儿杨惠妍的培养。据报道,杨国强很早就让杨惠妍旁听公司会议。2007年,杨惠妍从美国俄亥俄州立大学拿到市场营销及物流专业学士学位后就进入了碧桂园。
据相关媒体报道,碧桂园内部对杨惠妍的评价很好,称其“行事作风稳重、低调。”
2014年,吴建斌曾陪同杨惠妍先后会见高盛、摩根士丹利、摩根大通三家同行。后来他在书里称赞:她讲一口流利的美式英语,懂得战略布局的重要性,还能完整地诠释自己的想法;她像她的父亲一样有伟大抱负、伟大情怀,有国际视野、国际人脉网;她谈吐儒雅,有很好的教养。
虽然很早就进入碧桂园,但是杨惠妍并未负责房地产的主业,而是长期负责多元化业务的探索。就职碧桂园期间,杨惠妍最突出的成就,是主导了公司教育和物业板块的分拆上市。
当下,碧桂园执行董事为杨惠妍(主席)、莫斌(总裁)、杨子莹、程光煜、伍碧君及苏柏垣。非执行董事为陈翀。独立非执行董事为黎明、石礼谦、唐滙栋、黄洪燕及杜友国。
公司最高决策层进一步向“杨氏家族成员+职业经理人”的结构调整。据财联社援引碧桂园内部人士消息,杨国强辞任后,公司实质管理上不会有任何变化,他之后也不会休息,未来会将更多精力聚焦于科建业务。
这大概也是公告发布后,碧桂园的股价不跌反涨的原因之一。
作为行业优秀民企的代表,碧桂园有着远比其他同行要好的多的境遇。2022年,碧桂园碧桂园全口径销售金额4643亿元,依然位居行业之首。
在融资端,去年下半年碧桂园作为优秀民营房企,连续成功发行50亿元和10亿元中期票据。去年11月后,碧桂园已在香港完成了两轮配股,筹资86亿港元(合11亿美元),还从中国工商银行香港子公司获得了2.8亿美元的贷款,可以说已经扛过了最艰难的那段时期。
不过,碧桂园的成长和中国城镇化快速发展有密切的关系。高周转模式成功的关键就在于抓住了三四线城市化的红利,业务规模快速扩张。当下正处于新一轮城镇化的切换时期,随着三四线城市民众购房意愿的回落,过去那套高周转的逻辑面临改写。
去年11月,碧桂园旗下的涉及30多个省、268个城市的1000多个现房楼盘喊出了75折的口号。
今年的前两个月,碧桂园保持六年的销售冠军旁落央企保利发展,第二是万科,而碧桂园以562亿元退居第三位。
而在交接班的前半个月,碧桂园内部曾召开了一次全体会议,从目前流出的信息来看,重启大规模拿地、继续拥抱一二线是碧桂园未来在房地产业务上的重点。
据乐居财经报道,一位参与了碧桂园工作会议的知情人士表示,碧桂园今年投资拿地会更聚焦于利润相对较高的一二线城市。
这或许意味着碧桂园的投资策略或将发生转变。
此外,2023年年度工作会议上的重点议题。会上,总裁莫斌表示,未来现房销售一定是大势所趋,而科技建造可以帮助地产主业以品质和效率取胜,打造出市场、客户认同的好产品。
科技建造恰好也是碧桂园一直在做的事,根据碧桂园的官方数据,杨惠妍主导的建筑机器人已经取得一定的突破,截至今年1月,已有33款建筑机器人投入商业化应用,累计应用施工面积超千万平米。
走过而立之年的碧桂园是上个时代的弄潮儿,至于能否在新的时代也扶摇直上,就看新班底的成色几何了。
1、中国企业家:碧桂园高高在下:多起塌陷事故让“宇宙第一房企”沦为众矢之的
2、腾讯新闻《潜望》:女首富杨惠妍的关键2023:接棒743亿港元企业大盘,将带领碧桂园破局
-
胡润报告:中国千万资产高净值家庭达206万户,家族传承最担心子女接管能力午评:港股恒指跌2.32% 电能实业涨近3%领涨蓝筹广发能源化工日评:美国三季度GDP增长,油价上涨10月27日黑龙江新增本土确诊5例、无症状感染者30例证监会上市部李明:全市场质押市值占比已降至4.07%中央财经大学王遥:构建与国际接轨兼具中国特色的指标体系,引导各方合力推动ESG发展苹果三季度营收增幅告别两位数 库克称iPhone 14 Pro面临供应受限难题增强新动能 实现新跨越——甘肃建投集团推进国有资本投资公司改革发展观察我国生产安全事故总量连续10年下降 持续加强防灾减灾能力建设美媒:62%比61%,“中国首次击败美国”
- ·中欧国际工商学院院长汪泓: 要进一步完善养老保险三支柱体系
- ·普京称俄支持沙特加入金砖国家,外交部表态
- ·四季度首次国常会聚焦消费,消费类设备更新改造纳入专项再贷款范围
- ·双十一促销大战打响,“真优惠”还是“玩套路”?
- ·重庆农商行被罚1285万元:掩盖不良贷款、拨备覆盖率指标虚假
- ·高质量发展免税经济 让大湾区消费市场更具活力
- ·前三季度净利4.25亿, 才上市的慕思股份将继续开店扩张
- ·中国黄金协会:2022年前三季度我国黄金产量269.987吨,同比增长14.04%
- ·传统药企绿色转型记
- ·数据: 汽车和农业成“主力”,数据告诉你消费恢复得如何?
- ·涨停板复盘:沪深两市震荡回调 消费板块表现不佳
- ·“五角大楼数百页预算文件中藏了一个计划”
- ·A股上市公司迎来“5000+”时刻 总资产超380万亿元
- ·宁波口岸前三季度进出口近2万亿元,新能源产品成出口亮点
- ·遏制企业肉类掺假,上海海关制定两项动物源性成分检测国际标准
- ·南海将有军事训练 海南海事发布航行警告
- ·俄总统普京出席“雅库特”号核动力破冰船下水仪式
- ·工信部就《道路机动车辆生产准入许可管理条例(征求意见稿)》公开征求意见
- ·机构:2022年第三季度国内智能手机市场销量同比下降21%
- ·31省份前三季度居民收入出炉 京沪人均可支配收入超5万元
- ·融资暖流涌动,优质房企占得先机
- ·汇添富两员消费大将反如何调仓?胡昕炜重仓仍在酒类,杨瑨在细分板块寻找新兴消费品龙头
- ·巴斯夫CEO呼吁“停止抨击中国” 希望继续在中国投资
- ·美股现阻力,留意道指牛49550/熊49502,恒指牛55600/购26576/熊56014
- ·为何对中国芯片行业进行最大单笔投资?大众软件公司全球CEO回应
- ·华为双屏笔记本专利公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