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次低位包揽定增浮盈百亿!合盛硅业罗氏家族的“集权史”
炒股就看,集权史权威,两次罗氏专业,低位定增及时,包揽百亿全面,浮盈助您挖掘潜力主题机会!合盛
来源: 环球老虎财经app
自2018年以来,硅业罗氏家族本着“肥水不流外人田”的家族理念一路增持,时至今日其再度包揽上市公司的集权史定增。简单计算,两次罗氏前后两次低价定增中,低位定增罗氏家族浮盈约百亿元。包揽百亿与此同时,浮盈罗氏家族在合盛硅业也更加集权,合盛无论是硅业直接持股还是间接持股,其持股比例已达78.55%。
罗氏家族再度包揽合盛硅业定增。
5月20日,合盛硅业抛出定增预案,拟以66.3元/股的价格发行不超过1.06亿股,计划募资不超过70亿元全部用于补充公司流动资金。当日,合盛硅业股价一度探至99元每股,约比定增价格高出50%。
据定增预案,此次合盛硅业的定增发行对象依然为罗燚和罗烨栋,双方将以现金方式各自出资35亿元参与本次定增。二人均为合盛硅业的股东及实控人,罗燚担任公司副董事长,罗烨栋担任公司董事、总经理。
这并非两人首次包揽合盛硅业定增,去年6月,两人一度揽下公司25亿元的定增。无独有偶,两次定增的对应价格均大幅低于当时合盛硅业的股价。而两次低价包揽定增也为罗氏家族带来丰厚收益,粗略统计,,其浮盈已逼近100亿元。
更重要的是,在定增之后,罗氏家族的持股比例再度上升,合计持股比例已超78%,对合盛硅业的话语权再度增强。
两次低价包揽定增浮盈百亿元
合盛硅业两次超低价定增的“接盘者”均是罗氏家族,叠加上市公司股价的不断暴涨,罗氏家族已赚得“盆满钵满”。
时至今日,合盛硅业再度抛出定增计划,而此次定增发行对象仍为罗燚和罗烨栋,二者均为合盛硅业的股东及实控人。
罗燚和罗烨栋将以现金方式各自出资35亿元参与本次定增,认购股份数量合计为1.06亿股。值得一提的是,发行价格66.3元/股相当于定价基准日5月20日收盘价96.9元/股的68.42%,按照96.9元/股计算,此次两人认购的1.06亿股市值为102.7亿元,比70亿元的成本价多出32.7亿元。
去年6月23日,合盛硅业2020年定增一事尘埃落定。非公开发行1.36亿股,募集25亿元,发行价格最后确定为18.36元/股,罗燚、罗烨栋各自以现金12.5亿元认购6808.28万股,合计为1.36亿股。
交易资料显示,当天合盛硅业的收盘价为64.85元/股,比发行价格高出253%,按照64.85元/股计算,罗燚、罗烨栋合计认购的1.36亿股的市值达88.2亿元,已经比成本价25亿元多出63.2亿元。
至此,罗氏家族两次低价包揽合盛硅业定增,浮盈为95.9亿元。
不仅如此,自去年6月24日以来,合盛硅业的股价一路“突飞猛进”,一度在同年9月14日创下历史最高点259.80元/股,这意味着罗燚、罗烨栋合计认购的1.36亿股市值高达353亿元。
即使之后合盛硅业的股价遭遇滑铁卢,截至今年5月23日收盘,股价报97.21元/股,不论是相较于18.36元/股还是66.3元/股的发行价,均呈现上涨趋势。
除收益颇丰外,定增为罗氏家族带来的还有持股比例的上涨。
罗氏家族的“集权史”
合盛硅业的定增史,同时也是其大股东的“集权史”。
2018年11月,盛硅业先前的第二大股东富达实业通过协议转让方式将其所持有合盛硅业的8186万股(占公司总股本的12.22%)转让给罗燚和罗烨栋,后者新进成为公司的前十大股东,持股比例均为6.11%。
自此,罗氏三人的主动、被动增持举措不断。2020年9月,股东祉庆投资注销并将2617.44万股(占总股本2.79%)转让给罗立国、罗燚等人。
此次交易完成后,罗立国新进成为合盛硅业前十大股东,占公司股本比例为1.13%;罗燚获得1.4%的持股比例,从原先的占公司总股本比例的6.11%升至7.5%。
随后,合盛硅业2020年发起的定增一落地,罗燚直接持股合盛硅业的数量达1.38亿股,持股比例升至12.89%;罗烨栋直接持股的数量达1.25亿股,持股比例升至11.67%。
合盛硅业表示,综合罗燚、罗烨栋系罗立国子女,公司5%以上股份且本次认购后持股比例进一步提高,二人已在公司担任副董事长、董事、总经理的客观情况,本次发行完成后,罗燚、罗烨栋将与其父亲罗立国先生共同控制公司,三人为公司的共同实控人,合计持股已超七成。
如今,罗燚、罗烨栋再度包揽合盛硅业的定增,此次定增完成后,两人叠加其父罗立国的直接持股比例由24.56%将上升为32.21%,并通过持有合盛集团100%股份间接持有公司46.34%股份,合计持股比例达78.55%。
回顾合盛硅业的两次定增,不难发现一个共同之处——所募集的资金均用于补充流动资金。换言之,合盛硅业或面临较大的资金压力。
早在2020年,合盛硅业首次披露定增预案之时,就有业内人士评论表示,罗氏家族全额包揽定增募资或是为了主动“救援”合盛硅业。另有消息称,前者实际不喜爱股权融资。
公开资料显示,2022年,罗立国及家族以170亿美元财富,位列福布斯全球亿万富豪榜第100位。
扩产之下,资金压力随之而来
据合盛硅业年报数据显示,截至2022年3月末,总负债规模为115.96亿元,其中流动负债为90.05亿元。而同期公司货币资金仅19.56亿元,具备一定经营压力。
而在合盛硅业抛出70亿元定增方案之后,公司的偿债能力或许有所增强,据合盛硅业表示,本次发行后,公司的资产规模进一步扩大,截至今年3月末资产负债率由34.20%下降至28.35%,流动比率和速动比率分别提升至1.93和1.36。
合盛硅业面临债务压力与公司不断扩产息息相关。
受益于光伏、新能源汽车等行业高景气度的影响,合盛硅业不断“开疆扩土”。去年9月,其发布两项扩产计划,拟合计76.15亿元投建工业硅和有机硅项目。这是本年度合盛硅业发布的第二个大规模扩产计划,就在5个月前,合盛硅业还曾扩产20万吨有机硅及80万吨工业硅项目,总投资超80亿元。
扩产的脚步仍在继续,今年2月14日,公司再次发布一项大手笔投资,拟175亿元建设“硅基新材料产业一体化项目”,该项目将建设年产20万吨高纯多晶硅装置及10万吨/年烧碱装置。
而此次扩产的对象多晶硅是工业硅的下游产业,光伏产品的主要原材料之一,这意味着合盛硅业的业务触角延伸至下游领域。
一次投资175亿元对于合盛硅业来讲,压力不小。合盛硅业也坦言,本次项目建设投资金额较大,会对公司现金流、偿债能力造成压力,潜在的资金财务风险也将对收入的实现、未来业绩造成不确定性影响。
不过,公司的主营产品仍旧为有机硅与工业硅,据choice数据显示,2021年这两项产品占营收的比例分为57.58%以及41.91%。
频频扩产的背后自然离不开硅价的不断暴涨。
据Wind和卓创资讯,2021年全年,工业硅及有机硅均价分别为2.14万元/吨和3.14万元/吨,同比分别上涨72%和68%;今年一季度继续保持上涨势头,工业硅及有机硅均价分别为2.14万元/吨和3.14万元/吨,同比分别上涨72%和67%。
在量价齐升的背景下,作为国内少有的有机硅、工业硅双龙头自2021年以来业绩表现亮眼。
据choice数据显示,2021年公司实现营收为213.4亿元,同比增长137.99%;归属净利润同比增幅更是惊人,增长484.74%至82.12亿元;今年一季度延续业绩高增趋势,实现营收63.9亿元,同比大增92.57%,归母净利润也同比增长124.74%至20.51亿元。
即使营收与净利润同比大增也难以抵挡扩产带来的“副作用”,随之而来的便是罗氏家族自掏腰包缓解合盛硅业资金压力。
-
北方工大教授纪雪洪: 车市进入格局重构,智能化关乎生死存亡美联储官员Logan:紧缩周期可能比预期更长 不排除暂停加息后再升息孩子出现“开学焦虑症”,这几招家长要学会超额续作4990亿元!2月MLF实现净投放1990亿元,短期内降准还有戏吗?TikTok未来三年将在全球增加约3000名工程师 并计划扩大硅谷团队房贷提前还款难、预约时间长,央行、银保监会:银行要以客户为中心华尔街怎么看1月CPI?高盛称美联储利率可能到5.5%,大摩称12月可能降息房贷年龄期限可延至85岁?建设银行成都多家支行:“贷款人年龄加贷款期限”可延至75岁多家银行宣布!下线这一业务,手续费有调整美银证券:重申华虹半导体买入评级 目标价升至40港元
- ·信达啃硬骨头:左手许家印,右手郭英成
- ·长城基金:定投VS一次性投资,究竟孰优孰劣?
- ·这家上市助贷放弃催收!罗敏兑现诺言?
- ·IPO之路无果,小米、华为、中兴皆入股的好达电子有什么“隐忧”?
- ·违规发放土地储备贷款,九江银行被罚款330万元
- ·央行:精准加强重点领域和薄弱环节金融支持
- ·31省份1月CPI揭晓:14地涨幅超全国 海南进入“3时代”
- ·收盘:CPI数据支持联储鹰派论调 美股收盘涨跌不一
- ·营收增长、大幅减亏,但快手海外业务也很难讲出新故事
- ·嘉创地产以介绍方式在联交所主板上市 预期股份将于3月23日开始买卖
- ·华尔街13F汇总:对冲基金大佬们四季度是怎么调仓的?
- ·“保险+期货”连续八年写入“中央一号文件” 资本市场服务“三农”着力点日渐清晰
- ·连花清瘟卖断货,以岭药业急聘短期工,背后的原因是……
- ·杨小舟离任富荣基金董事长,转任公司总经理
- ·宜宾酒企全力冲刺一季度开门红
- ·爱帝宫上升3% 机构指新生婴儿增量使母婴产业链需求量大幅提升
- ·2000亿长城基金尴尬:2只产品发行失败,规模增长陷入瓶颈
- ·印度制造把苹果坑惨了:iPhone良品率不到50%
- ·ChatGPT带动AI应用场景大发展,计算机新一轮创新浪潮来临?
- ·“避险之王”黄金重回跌势 突破2000美元关口“梦碎”?
- ·信达啃硬骨头:左手许家印,右手郭英成
- ·用微信零钱换现金?当心有人用虚假付款截图行骗
- ·小摩减持康龙化成约84.46万股 每股作价约53.67港元
- ·3.2万亿城商行或内部晋升两名70后副行长! 霍学文中高层人事布局初显端倪,新班子挑战重重…
- ·上海发力打造全球生物医药高地,到2025年研发经济总规模超1000亿元
- ·“日光基”与“清盘基”双景同现 基金市场“冷热不均”态势愈发凸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