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建筑业的建造能力和水平突飞猛进 建造大国迈向建造强国
经济日报
建筑业是国建我国国民经济的支柱产业。党的筑业造十八大以来,我国建筑业的建大国建造能力和水平突飞猛进,港珠澳大桥、力和500米口径球面射电望远镜、水平杭州G20会议中心、突飞北京大兴国际机场等一批高、猛进迈精、建造建造尖标志性工程相继建成。强国特别是国建新冠肺炎疫情发生后,广大建筑业企业坚决贯彻落实党中央、筑业造国务院决策部署,建大国听从号令,力和服从指挥,水平在短时间内高效组织力量,突飞克服重重困难,强力推进火神山、雷神山等医院建设,为快速有效防控疫情提供了强大保障,为全国人民打赢疫情防控阻击战作出了重大贡献。这既体现出广大建设者关键时刻顶得住的责任担当,也体现了中国建造水平,充分彰显出在党的领导下集中力量办大事的制度优势。
支柱产业地位稳固
近年来,我国建筑业实现平稳发展。2021年,建筑业增加值达80138亿元,占国内生产总值的7%。自2012年至今,建筑业增加值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例始终保持在6.85%以上,国民经济支柱产业地位稳固。
业协会会长齐骥介绍,我国建筑技术不断成熟和进步,世界顶尖水准项目批量建成。我国工程方案自主创新和设计水平、建造技术再上新台阶,在超高层建设、高速铁路、公路、桥梁、水利、核电核能、现代通信、应急设施等“高深大难急”工程中,技术水平位居世界前列。此外,我国建筑施工技术水平再次实现新跨越,高速、高寒、高原、重载铁路施工和特大桥隧建造技术迈入世界先进行列,离岸深水港建设关键技术、巨型河口航道整治技术以及大型机场工程等建设技术均达到世界领先水平。
一系列超级工程的接踵落地和建成,成为彰显我国建筑业设计技术和施工实力的醒目标志。其中,有标志着中国工程“速度”和“密度”的高铁工程;有标志着中国工程“精度”和“跨度”的桥梁工程;有代表着中国工程“高度”的上海中心大厦;有代表着中国工程“深度”的洋山深水港码头;有代表着中国工程“难度”的福清核电站5号机组……“中国建造”已成为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动力,有力保障了新型城镇化战略的实施。
我国建筑业拥有5300多万名从业人员和几十万家企业,关联着国民经济中50多个行业。广大建筑业企业不仅在国内建造了大量高质量建筑,还积极拓展海外业务,深度参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和地区重大项目的规划建设。中缅原油管道、摩洛哥穆罕默德六世大桥、蒙内铁路、巴基斯坦瓜达尔深水港等工程,均赢得了广泛赞誉,“中国建造”在国际上声誉日隆。
转型升级稳步推进
近年来,我国建筑业转型升级稳步推进。以装配式建筑为代表的建造方式转型成效初显。2021年,全国新开工装配式建筑面积达7.4亿平方米,同比增长18%,占新建建筑面积的24.5%。其中,新开工钢结构建筑面积达2.1亿平方米,占新开工装配式建筑的28.8%。由勘察设计、施工建造、运行维护等多方协同推进的建筑信息模型(BIM)技术应用环境不断优化,具备自主知识产权的BIM应用软件正加快研发。工程总承包管理办法、示范合同文本等配套政策逐步完善,建设了一批工程总承包示范项目。
随着建造能力不断增强,产业规模不断扩大,我国建筑业持续快速发展,吸纳了大量农村转移劳动力,带动大量关联产业发展,对经济社会发展、城乡建设和民生改善作出了重要贡献。但与此同时,建筑业仍存在大而不强、工程建设组织方式落后、企业核心竞争力不强、工人技能素质偏低等问题,亟需改进。
针对当前建筑业的发展现状,我国提出要加快推进工程总承包,推进劳务企业转型成为以作业为主的专业施工企业;限制和淘汰落后危险的工艺工法,提高机械化施工水平,提升信息技术应用水平;健全建筑业职工技能标准体系,推行工人技能鉴定和评价,大力弘扬工匠精神,培养高素质建筑工人。这些举措将有助于推动我国从“建造大国”向“建造强国”转变。
“建筑业面临着高质量发展这一课题。”齐骥认为,未来建筑业的高质量发展主要有3个方向:
一是工业化。国家目前正大力推广装配式建筑,而建筑工业化是推广装配式建筑的基础和前提。所谓装配式建筑,是指通过模数化、标准化提前在工厂加工制作好建筑用构件和配件,如楼板、墙板、楼梯、阳台等,再运输到建筑施工现场,通过可靠的连接方式在现场装配安装。只有通过这种方式把大量现场作业转移到工厂进行,才能真正实现高质量、高水平的“工厂制造、工地建造”。
二是绿色化。“十四五”规划明确提出碳达峰、碳中和目标。从统计数据来看,建筑业是碳排放大户,大约消耗了全球30%至40%的能源。其中建材生产阶段、建筑运维阶段的碳排放量占比最大。对此,建筑业的节能减排一方面要运用新技术,对传统建筑材料进行更新迭代;另一方面要大力推广绿色建筑、超低能耗建筑、智能家居用品,最大程度降低在建筑运维阶段的能耗。
三是智能化。如何抓住数字经济的发展机遇,是当前建筑业面临的重大挑战。所谓智能化,主要指新一代信息技术与传统建筑业深度融合,加快推进建筑业数字化转型,打造全产业链贯通的智能建造产业体系。此外,要着力推进工业互联网平台在建筑领域的融合应用,加快建立涵盖招投标、采购、设计、施工、运维、政府监管等全方位、多功能的建筑产业互联网平台,充分运用新一代信息技术,打造“中国建造”升级版。
协同发展共创未来
在互联网、大数据和人工智能等技术驱动下,智能建造已经成为建筑业高质量发展的必然趋势。推动智能建造与建筑工业化协同发展是建筑业转型升级的重要路径。2020年,住房和城乡建设部等13个部门联合印发《关于推动智能建造与建筑工业化协同发展的指导意见》,为建筑业提升数字化水平提供了遵循。
智能建造与建筑工业化如何协同发展?一些企业通过示范性项目积极探路。中建科工有关负责人告诉记者,他们着眼于行业前沿科技,主导建成了全球首条重型钢结构智能制造生产线,将装配式钢结构建筑作为拳头产品,按照“标准化设计、工厂化生产、装配化施工、一体化装修、信息化管理”的模式,打造了学校、医院、写字楼、住宅、产业园五大类型项目。
树根互联技术有限公司首席执行官贺东东介绍,公司打造的云应用平台已连接69万余台工业设备,协助了81个工业细分领域。平台可将工业制造、建造生产过程中的人员、设备、原材料、方法和环境之间的数据进行连接,通过采集机器设备数据和现场施工数据,将建造过程数字化,以便质量、产量、效率等要素能被直观反映出来。同时,通过大数据建模分析,还能提高生产效率,提升产品质量。
展望未来,建筑业将加快智能建造与新型建筑工业化协同发展;大力发展数字设计、智能生产、智能施工和智慧运维,加快BIM技术研发和应用,建设建筑产业互联网平台;完善智能建造标准体系,推动自动化施工机械、建筑等设备研发与应用,开展智能建造试点,加快形成涵盖全产业链的智能建造产业体系。(经济日报记者 亢 舒)
- ·第六期中国“双创”金融指数正式发布 成都综合排名稳居全国第六、中西部第一
- ·中钢洛耐发布2022年业绩快报 实现营业收入26.91亿元
- ·中炬高新两位副总涉嫌严重违法被留置调查,姚老板又该头疼了
- ·节后补货博弈:厂家的花样VS经销商的想法
- ·国家卫健委:立足于防、立足于早、立足于快 科学精准做好疫情防控各项工作
- ·招行原行长田惠宇被公诉!涉嫌受贿、泄露内幕信息、内幕交易…
- ·受让11.95%股份 神州数码成山石网科大股东
- ·海底捞扭亏为盈,海底捞飙升18%,九毛九、呷哺跟涨5%
- ·因销售过程未按规定实施录音录像等 邮储银行上海三家营业所遭处罚
- ·奥联电子股票索赔:涉嫌信披违规被立案 投资者可做索赔准备
- ·银行风险管理日益精细化
- ·“跨界王”再出手,这次涉锂,股价已暴涨3倍!机构看好的高增长黄金股出炉
- ·净利、投资收益下滑逾15%!五大上市险企晒半年业绩,个人寿险销售人力缩水50万
- ·中科院冯晓娟:土壤碳封存,我们脚下的碳中和方案
- ·通策医疗拟二度入股和仁科技 斥资5亿拿下19%股份
- ·不当“背锅侠”惩治不诚信诉讼
- ·竟敢掩盖不良贷款!踩雷隆鑫后,万亿农商行因9项违规被罚超千万
- ·美国:衰退近忧下降但利率下行受阻
- ·中钢洛耐发布2022年业绩快报 实现营业收入26.91亿元
- ·将债基作为首发产品的外资公募路博迈,会如何在震荡市中布局
- ·快递客服出售大量用户信息获利24万,检察机关展开“三责”同追
- ·Meta涨超3% 成立专注人工智能的新团队
- ·李大霄:美股大跌全球股市风雨飘摇 A股暖风频吹有望相对坚韧 淡定无需恐慌
- ·古井贡酒控股品牌展示“武汉船机特供”酒涉欺诈 黄鹤楼酒业半年营收仅增8.53%对赌难完成
- ·中汽协:10月中国品牌乘用车市场占有率延续良好势头,份额超50%
- ·李大霄:美股大跌全球股市风雨飘摇 A股暖风频吹有望相对坚韧 淡定无需恐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