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区封控当晚,他组建了一支18人的临时医疗队
作者:热点 来源:时尚 浏览: 【大 中 小】 发布时间:2025-07-05 23:21:53 评论数:
原标题:小区封控当晚,小区他组建了一支18人的封控临时医疗队 | 上海战疫
图片来源:受访者提供2022年3月8日,刘涛所在的当晚的临上海松江某小区因出现新冠确诊病例被封控。出于防控需要,组建支人小区居民不得外出。时医
80后青年党员刘涛,疗队从安徽考学至江苏学习医学检验专业,小区大学毕业后在上海松江区成家立业。封控在上海市松江区中心医院,当晚的临他从事了9年医学检验工作,组建支人2016年调至医院工会。时医2020年,疗队刘涛调至医院纪检监察办公室。小区
他向来热心社区事务,封控小区封控后,当晚的临很快加入了小区的临时党支部,期间了解到一些居民有医疗需求,于是萌生了组建一支临时医疗队的想法。他将此事与医院沟通,人事科当即整理出一份同样居住在该小区的医务同事名单。
之前,刘涛只知道有两三个同事和他住在同一个小区,这次出乎意料的是,人事科一共找出了十几位同事。有了这份名单后,刘涛立即挨个打电话。“大家都非常积极,当天晚上我就拉了一个群,总共18人。”
临时医疗队就此成立。第二天一早,在小区党支部开完动员大会后,临时医疗队就接到了首个医疗需求——一位居民术后急需拆线。
尽管人手凑齐了,医疗队却并不具备基础的医疗设备和物资。这位居民不久前刚做了右膝关节全置换手术,开口处缝了16针。拆线需要使用无菌剪刀等器材,刘涛建议这位居民购买一份“换药包”,但他临时错买成了“拆线包”。
“两者的区别在于,拆线包里没有无菌剪刀。”刘涛回忆,当天他和消化内科的医生和护士上门拆线,得知居民家中还有一把手术剪刀,当场决定用高压锅蒸煮的方式对器具进行消毒。
由于该居民的伤口较长,拆线包里的消毒物料远远不够,医疗队不得不四处询问。医疗队另外一位同事家里刚好有消毒液,赶紧送到居民家里。
由于队员们穿着严实的防护服,戴着防护墨镜,平时只需10分钟就能完成的拆线,这次耗费近一个小时。
临时医疗队“全副武装”上门为居民拆线。 图片来源:受访者提供首次医疗服务顺利结束。之后,小区的临时党支部对外张贴了医疗队的信息。自此,陆续有居民打电话给刘涛。
有位3岁儿童在玩耍的时候,不慎左胳膊脱位。家长四处打听如何就医,联系上了临时医疗队。刘涛立即通知一位骨科医生,与他一起穿好“大白”赶去居民楼下。“胳膊一下子动不了了,家长一碰就哭,这种明显就是胳膊脱位的表现。”刘涛回忆,“我们的骨科医生摸了下小孩的左胳膊,初步判断是脱位,几乎是一秒钟的功夫,就把他的胳膊复位了。”
事实上,出于谨慎原则,临时医疗队并非“应收尽收”。
“接到医疗需求后,我会先了解对方的基础情况,初步判断在我们目前的条件下,有没有医生和护士能处理。如果可以,我就联系医疗队里相关的专科医生,再和居民对接,定好时间。”刘涛解释了临时医疗队的“收治”标准和流程,“出发前我们需要先去党支部领取大白防护物资,全副武装再去居民家里。”
遇到发烧、胸闷等情况,刘涛则会告诉对方应第一时间联系居委会,再由居委会协调医疗专班送去医院。“首先,发热是新冠的一个主要症状;胸闷气短有可能是心脏方面的问题,万一引发急性心梗是非常危险的,需要立即就医,耽误一分钟都有可能危及生命。”
3月15日,小区结束封控状态,临时医疗队解散,队员们重新回到自己的工作岗位。短短一周时间,临时医疗队处理了拆线换药、胳膊脱位、用药指导、医疗咨询等各类情况,共计开展医疗保障服务20余次。临时医疗队的热心和专业服务获得了小区居民的认可和感谢,不少居民在微信群中对他们表达感谢。
临时医疗队成立,最后为刘涛。 图片来源:受访者提供回到医院,刘涛带队支援核酸检测工作。“院内院外两头都要兼顾,既要保证医疗工作不断档,又要保证外面的采样任务能够如期完成,配合上海市整体的疫情防控。”
他的爱人也是医生,近期繁忙的工作让夫妻俩无暇照顾小学五年级的孩子。特别是3月12日起,上海中小学全部调整为线上教学,孩子开始在家中上网课。
“前段时间由于家里老人比较忙,同时也出于疫情风险的考虑,就没让老人过来帮忙带孩子。”刘涛感叹,“还好我们小孩比较听话,上网课也基本不用我们管。”
随着核酸采样工作量加大,夫妻俩顾不上回家给孩子做午饭。前几日,他们白天将孩子放在小区里同学家中,晚上再接回自己家。
3月28日起,上海市以黄浦江为界分区分批实施核酸筛查。继浦东率先封控后,浦西地区在4月1日也进入了封控状态。
“现在处于随时待命的状态,电话24小时开机,只要一打过来,说几点出发就几点出发。”刘涛如此形容最近几天的生活状态。
他通常会清晨6点左右出门,早餐几乎不喝水,尽可能减少更换防护服的次数,工作一整天,回到家往往是凌晨一两点。
刘涛将每一次的核酸采样工作比作一次“作战”。 对于潜在感染风险,他坦言也会担心。“我们需要想方设法消除这种恐惧和担心。”刘涛说,“首先是加强培训和演练,比如说,穿脱防护服必须经过反复培训,严格做到规范,防止出现一些不必要的失误。通过各种培训演练,慢慢就消除了心里的恐惧。心里没有恐惧了,就会安心上‘战场’。”
目前,整个上海仍处于静止状态。在资源有限的情况下,居委会在协调就医资源方面存在一定难度。对此,刘涛呼吁大家理解疫情防控政策,尽可能减少非必须或非紧急的就诊需求,将医疗资源尽量留给急重症患者,避免造成医疗资源挤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