宁德时代一季度业绩“增收不增利”引市场关注 短期业绩承压不改长期向好基本面
炒股就看,宁德权威,时代市场专业,季度基本及时,业绩业绩全面,增收助您挖掘潜力主题机会!不增不改
本报记者 邢萌
4月29日,利引发布2022年一季度报告。关注今年一季度,短期宁德时代实现营业总收入486.8亿元,承压长期同比增长153.97%;净利润为14.93亿元,向好同比下降23.62%。宁德
宁德时代“增收不增利”现象引来业内广泛谈论。时代市场受访专家认为,季度基本宁德时代一季度净利润下滑主要是业绩业绩受短期因素影响,碳酸锂等原材料大幅涨价造成锂电池成本上涨,使宁德时代业绩承压。不过,随着原材料价格回落、供应链恢复等,宁德时代发展前景依然良好。
宁德时代董秘蒋理对《证券日报》记者表示,2021年、2022年1-3月份新能源上游原材料价格快速增长,根据GGII数据,三元中镍正极材料、磷酸铁锂正极材料、电解液、负极材料市场平均价格2022年3月份较2021年初分别上涨约171%、222%、98%、18%。
蒋理表示,作为领先的全球动力电池企业,为维护新能源汽车及动力电池产业的健康良性发展,公司在2022年一季度之前基本未提升销售价格,承担了主要的原材料涨价压力。由于今年以来以碳酸锂为代表的原材料涨势过快,远超合理价格水平,公司与主要客户进行友好协商,共同应对供应链压力,对产品价格进行动态调整。
“目前来看,原材料涨幅趋缓,部分开始回落,国内疫情已逐渐好转,供应链逐渐恢复,同时市场需求依然旺盛,公司市场占有率仍在稳步提升,竞争力凸显,我们对行业与公司发展前景十分看好。”蒋理进一步说。
“宁德时代一季度净利润下滑,主要是受短期因素影响所致,今年来碳酸锂等动力电池原材料紧缺、价格上涨明显,导致电池成本上涨。”电力设备与新能源行业首席分析师马军在接受《证券日报》记者采访时表示,目前来看,虽然碳酸锂材料价格短期维持高位,但宁德时代基本面良好,产业链上游资源布局优势明显,新业务模式拓展加速,将有效平抑成本波动,公司及行业发展前景依然良好。
值得注意的是,同日晚间,宁德时代披露450亿元再融资申请获证监会同意注册批复。获批意味着,公司的研发实力及产能布局也将随着定增事项的落地,得到足够的资本支持。
据了解,宁德时代于2021年8月31日召开的2021年第一次临时股东大会审议通过《关于公司向特定对象发行股票方案的议案》等议案;于2021年11月12日召开的第二届董事会第三十九次会议审议通过《关于调整公司向特定对象发行股票方案的议案》等议案,同意公司向特定对象发行股票,募集资金总额不超过450亿元。2022年1月12日,前述向特定对象发行股票事项已获得深圳证券交易所上市审核中心审核通过。
对此,马军对记者分析称,宁德时代再融资申请获批,450亿元的大额募资将为企业发展提供强有力资金支持,彰显了企业发展的韧性,提振市场信心。不仅保障募投项目的稳定有序推进,进一步促进公司扩大产能,同时也有利于公司加大研发投入,促进创新业务发展,稳固行业头部地位。
- ·因安全气囊和尾灯问题,特斯拉在美接连两次召回
- ·知网,织了一张垄断的网
- ·宏观上是数据 微观上是多少家庭的悲欢离合
- ·伊朗国产自杀无人机亮相阅兵式 被指堪比以\
- ·多地挂牌第五批土地出让,土地出让模式从集中出让转向常态化
- ·国家发改委:深圳综合改革试点首批40条授权事项全面落地实施,成效持续显现
- ·美团买菜调拨的近十万件物资陆续抵沪,包括卫生纸、卫生巾等
- ·疫情期间美国富豪资产增长62% 工人时薪仅涨10%
- ·中信证券:维持敏华控股买入评级 目标价10港元
- ·快讯:半导体板块震荡走低 韦尔股份触及跌停
- ·中国节能一季度净利同比增17.8% 国企改革三年行动年度任务完成过半
- ·没有居委业委会,商住公寓如何“抗疫有方”
- ·小米第三季度互联网服务收入71亿元 广告收入为47亿元
- ·《2022胡润百学·中国商学院教授学术活跃度榜》发布:陈春花、赵曙明等上榜人力资源与组织管理系教授
- ·万达申请多个“万茶”商标 国际分类包括啤酒饮料等
- ·i茅台“虎茅”专场今晚开启 将投放9999瓶
- ·上海生物医药产业再发大礼包:2025年研发经济超千亿,创新药械上百个
- ·交银国际:1季度网上零售增8.8% 游戏直播政策指导
- ·上海银行业如何为中小企业洒下金融抗疫“及时雨”?
- ·张健华:和五道口一直有渊源,将重点深入研究监管科技等问题
- ·英特尔芯片代工业务负责人将离职
- ·发改委:将密切监测研判化肥供需及价格形势,充分发挥化肥保供稳价工作机制作用
- ·黄金市场分析:地缘对峙持续 黄金向上冲试高位
- ·智能家居公司 Insteon 疑似倒闭,为苹果 HomeKit 早期合作伙伴
- ·三大股指震荡分化,建筑装饰7只概念股涨停,机构:价值股有反弹修复需求,可重点关注
- ·万向携通惠基金会 联合微医助力沪上“战疫”